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渔业协会海参产业分会!

中国渔业协会海参产业分会

首页 - 综合信息

薛长湖院士:精准化、绿色化、高效化是海洋功能食品的方向

2025.03.21

3月2日,“2025中国生物发酵产业技术大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处长纵瑞龙,济南市商务局会展办公室主任王景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姚斌、薛长湖,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李宁参加会议,黄和院士线上参会。来自全国各地生物发酵及相关行业生产及应用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地方政府代表400余人参加了大会。

image.png

会议现场(央广网 见习记者刘佳音 摄)

薛长湖在《海洋水产品生物加工方向与趋势》报告中指出,海洋水产品中蕴含的优质蛋白、活性脂质、结构多糖等成分,向大海要食物,构建陆地和海洋生物资源并重的多元供给体系,是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的主要出路。海洋水产品综合利用和高值化开发中存在产物混合度高、构效关系不清晰等问题,建立以酶为核心的生物加工技术,实现海洋功能性食品的精准化、绿色化、高效化制备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他还针对海洋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海洋生物医药替代蛋白等重点发展领域进行展望。

image.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长湖(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李宁在《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产品过程中需关注的法规问题》报告中指出,合成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在全球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食品安全性问题受全球关注,新型食品需上市前进行安全性评估,是国际通行做法。我国相关法规规定,“三新”产品上市前需依规提交申请资料审批,经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委员会审查、广泛征求意见,获国家卫健委公告批准后才可使用。2024年,国家卫健委与农业农村部明确了遗传修饰微生物生产食品的安全性审查机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制定发布相关申报材料要求。这些举措既强化了合成生物技术安全性评估,又推动了新技术食品的产业化发展。

image.png

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李宁(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大会同期还召开了“功能发酵制品生物制造论坛” “2025海洋生物制造论坛” “2025生物发酵与美妆原料产业发展论坛”等多场论坛。

来源:央广网  记者 程立龙 见习记者 刘佳音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