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海参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大连瓦房店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渔业协会海参产业分会名誉会长朱蓓薇、大连海洋大学教授、中国渔业协会海参产业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常亚青、中国渔业协会水产商贸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袁道亮三位专家发表主题演讲,来自全国各地政府、协会和海参从业人员参与论坛,海参产业互联网平台全程直播,6.7万人次通过直播观看本次高峰论坛。朱蓓薇院士做了题为《海洋食品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的报告
朱蓓薇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发展海洋食品产业势在必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已经造成严重的健康风险,危及居民健康,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挑战严峻。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在制定居民膳食指南,保证居民身体健康,推荐中都强调水产品的重要性。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海参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天然营养食品。海参胶原蛋白、多糖、皂甙、糖脂、精氨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对调节免疫力、抗癌、抗凝血、改善肠道、改善性腺神经等功效。朱院士同时指出,不要简单地说海参能治疗某种疾病,过度宣传功效,要科学、实事求是地宣传海参的各种营养价值。海参加工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团队研究利用海参的自溶酶技术、热加工质控技术、低温嫩化技术、加工副产品利用技术,为海参加工提供了支撑。未来海参产业要从普通食品向海参功能食品、特殊膳食食品发展,实现营养化、标准化、工业化、地域特色化、休闲化,海参加工装备也要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常抓不懈。朱院士对后疫情时代海参产业提出以下要求:
常亚青教授做了题为《海参协同式养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的报告常亚青教授指出,目前国内海参养殖产业已经进入协同发展阶段,以种参为核心的苗种产业、养殖产业、加工产业已经发展到协同发展的关键阶段,主要体现三大特点:1、全产业链分段式产业化;2、产业分工明细化;3、产业链高度依存。全产业链核心是种苗,没有种苗产业的发展,养殖产业很难进步。这些年面积增加,但产量在下降,主要原因是优质种苗不足,希望瓦房店发挥中国海参种业基地的作用。目前国内主要的育种方式是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增养殖模式的创新:包括吊笼养殖、网箱养殖和海洋牧场底播增殖都是对海参养殖模式的创新。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是生命线,生态优先是产业发展的出发点,育苗养殖尾水排放是一个问题。机械化、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常亚青教授对瓦房店海参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袁道亮常务副秘书长代表阳澄湖大闸蟹协会首任会长杨维龙做了题为袁道亮常务副秘书长受杨维龙会长委托在报告中指出,品牌营销三要素:看得上、分得清、记得住;阳澄湖大闸蟹地域品牌成功的主要举措包括:形象创新引领,产品质量引领,市场价格引领;阳澄湖大闸蟹宣传要素:1、深厚的文化底蕴;2、独特的地理环璄;3、良好的区位优势;4、严格的管理措施;5、公认的质量品质。袁秘书长对大连海参产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独特环境 (突出介绍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对海参生长的关系)
2、特有奇功 (具有哪些特有的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
3、文化底蕴 (突出历史性、科普性、趣味性,相关活动要有意识营造仪式庄重感)
4、产品多样 (形状多样、口味多种、携带食用方便、外观时尚新潮) 5、营销智能 (努力培养一支专业性强的销售队伍,实现动态化和智能化销售。)
三位专家的主题报告从海洋食品产业的高屋建瓴,到海参产业的分段式养殖模式,到地域品牌创建方式,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或引领方向、或指导生产、或指导销售,受到与会人员高度评价,反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