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渔业协会海参产业分会!

中国渔业协会海参产业分会

首页 - 综合信息

应用40万亩:“东科1号”耐温速生刺参新品种项目通过鉴定

2022.02.15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又称刺参,具有补肾、益精、养血等功效,药食同源,营养价值极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珍品之一。《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表明,2020年全国刺参养殖面积为24.28万公顷,占全国海水养殖面积的12.17%;养殖产量19.66万吨,占全国海水养殖产量的0.92%;原料产值291.7亿元,约占全国海水养殖产值的7.6%。刺参养殖业已成为继海带、对虾、扇贝与鲆鲽鱼类之后的又一关键支柱性养殖产业,是我国海水养殖单品价值最高的产品,在我国沿海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现有国家级刺参新品种6个,其中“东科1号”是中国科学院海洋所与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2006年开始共同研发创制的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刺参新品种认定,已在各主要养殖区广泛推广应用。

image.png

近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邀请专家采用线下会议(青岛)和线上视频会议方式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龙盘海洋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山东通和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耐温速生刺参新品种精准选育与产业化应用”科研成果进行了鉴定。 


 image.png

东科1号新品种

鉴定结果表明,项目建立了刺参种质资源高效保存技术,保存5个品系、8个野生群体以及优质亲本20000余头,建立了刺参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创建了刺参精准育种技术体系,首次构建了密度为30k的刺参液相育种芯片和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刺参基因编辑体系;建立了耐温速生刺参基础群体筛选、苗种淘汰选择、选育效果评价技术体系,获批刺参新品种“东科1号”,构建了“良种+良境+良技+良法”生态化安全度夏健康养殖新模式,开展了产业化推广应用。项目制定山东省地方标准1项,授权发明专利10件,发表代表性论文52篇,出版专著3部;三年累计推广应用刺参浮游幼体2000亿头、幼参苗种40万公斤、面积40万亩,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将有力促进刺参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image.png

据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杨红生介绍,近年来,我国刺参养殖规模拓展迅猛,池塘、围堰和浅海底播增养殖已成为热点养殖模式。在发展刺参养殖的初期,由于尚未攻克人工育苗等技术难关,大多采用自然海区采捕野生刺参的方式。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刺参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利益的驱使下,未考虑刺参的自然恢复能力,引发过度捕捞,加之日益严重的海水污染,致使自然海区的野生刺参数量急剧下降,自然资源趋于枯竭。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数据显示,近30~50年以来,野生刺参的生物资源量在日本下降了30%,韩国下降了40%,俄罗斯下降了80%,在中国下降了95%以上。

同时,随着刺参产业规模的不断拓展,种质退化、生长速度慢、抗逆能力差、病害频发等一系列制约或潜在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2013年以来夏季极端高温天气的频繁发生,对我国的刺参养殖造成了巨大损失,使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image.png


对此,专家认为,为有效解决刺参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引导这一优势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首先应从种质这一产业基础环节着手,开展自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与栖息地环境修复,同时加快集成利用传统生物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等高科技手段,针对当前刺参养殖产业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培育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能力强的优质新品种,从而推进各产区刺参养殖产业的提质与持续增收增效。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